一、季羡林《月是故乡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
通过讲季羡林小时候在家乡玩耍所见的美景,离乡后所见之月逊色于家乡之月,借月亮来寄托离乡后对家乡的思念。
2、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 我只在故乡待了六年,以后就背井离乡,漂泊天涯。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 月是故乡明,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3、扩展资料:
4、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
5、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写作手法
1、《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
2、全文: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翻译: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4、
5、扩展资料:
6、“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7、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
8、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使人觉得合乎情理,这是因为它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
三、《月是故乡明》中,作者借月亮寄托了什么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诗
1、作者是借月亮来寄托中国人的思乡之情,
2、.这让我想起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一诗句
四、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什么意思
1、意思是: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2、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3、原文:
4、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5、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6、“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7、“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8、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五、别人说月是故乡明我怎么回复
可以直接回复说想家了就回来看一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李太白思念家乡的一种感情,我们应该以此为重来缅怀我们家人,当对方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时候,说明内心上是处于一种非常怀念家乡的心情,此刻应该主动去安慰他,让他端正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心情投入到工作当中,才能对得起父老,只有这样彼此在生活中才能互相鼓励大家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