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各种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探索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内在规律的学科。2、介于教育学与社会学之间的边缘学科。3、教育社会学的特点,一是以广义的教育为研究对象,即不仅是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二是从社会学的角度
1、以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各种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探索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内在规律的学科。
2、介于教育学与社会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3、教育社会学的特点,一是以广义的教育为研究对象,即不仅是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二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待教育,把教育看作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看作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4、由于教育活动中社会现象日趋复杂,各国学者都试图建立起严密的教育社会学的学科体系,以适应教育实践的需要。我国有的学者认为,可根据研究范围的不同,建立学生社会学、教师社会学、教学社会学、教育知识社会学、教育制度社会学等分支。
5、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社会结构与教育。将教育视为一种社会制度,主要研究教育制度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说明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政治安定及社会进步的内在规律。
6、(2)社会过程与教育。一方面要研究家庭、集体、学校的教育功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以说明各类社会团体对于个人人格发展的影响及教育启示,另方面要研究教师角色的内涵,教育职业的特点、地位以及学校扩展其社会功能的途径,以说明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3)社会变迁与教育。已形成3种观点:认为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认为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反映;认为教育既是一种社会变迁的动因,又是另一种社会变迁的潜在条件。(4)学校的社会结构及与社区的关系。
7、教育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是西方学者创建的。
8、美国于1883年出版社会学家L·F·沃德(一译华德)的《动态社会学》一书,辟有“教育与社会进步之关系”的章节,指出教育是改变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并首先使用“教育社会学”这个术语。1899年,教育家、社会学家杜威着《学校与社会》出版,他主张教育社会化,认为学校制度的改变深受社会进化过程的影响,儿童学校生活应是自然、社会和个人三者的融合;教育的浪费在于学校与实际脱节。教育社会学的奠基人公认是法国社会学家和教育家迪尔凯姆(1858-1917)(旧译涂尔干)。他从1902年起在巴黎大学举办讲座,研究和传播有关教育社会学的理论。
9、1922年在他死后出版有《教育与社会》一书。他认为,教育就是系统地将年轻一代社会化,教育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把人从个体转化为社会,通过这个过程把儿童与社会联系起来。
10、20世纪初,教育社会学进入扩展时期。美国大学在1907年始设置教育社会学的课程。1916年,杜威出版名着《民主主义与教育》。同年,大卫·斯奈顿在哥伦比亚大学设立教育社会学系。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书名作教科书的,是史密斯于1917年出版的《教育社会学概论》。1925年(一说1923年)美国教育社会学学会正式成立。
11、1927年,E·G·佩恩创办了《教育社会学杂志》。美国学者对教育社会学的日趋完善作出了贡献。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育社会学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当今欧美教育社会学有三大流派:(1)功能主义学派(又称结构功能主义学派)。它于50年代初产生于美国。基本理论特征是:以积极的社会功能为基轴来探讨教育现象。
13、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柏森斯、克拉克、珀勒及霍普等人。(2)冲突论学派。产生于60年代末期。
14、共同的理论特征是:以社会冲突为基本线索来考察教育现象。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柯林斯、鲍尔斯、吉丁斯等人。(3)解释论学派。
15、它是欧美学者对由现象学的知识社会学、符号互动论、民俗方法论等组成的社会学学术思潮的总称。70年代初产生于英国。
16、基本理论特征是:以对学校教育的实际内容与实际过程进行剖析为主要手段来解释学生学业失败的原因。
17、代表人物有英国的M·扬·贝恩斯坦、凯迪、沃兹、莱西以及美国的西科雷尔等人。
18、我国在建国前曾开设过以社会学为基础的教育社会学课程。1931年雷通群着《教育社会学》一书出版后,曾被列入大学丛书(教本)。
19、70年代末期起,教育社会学重新受到重视。1981年12月,《教育研究》编辑部等单位召开座谈会,探讨建立中国特色的教育社会学问题。